金秋十月的冠州大地,奋进的足音铿锵有力。面对“十四五”新的开局,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经济开发区各大项目建设紧锣密鼓,施工现场热火朝天,高质量发展势头喜人。
回首三年前的7月,山东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《关于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全面拉开了全省开发区改革的大幕。8月,冠县经济开发区被列入山东省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。同年12月,冠县经济开发区在聊城市率先完成试点改革任务。
三年来,冠县经济开发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,建立相对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、灵活实用的开发运营机制、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,实现体制机制的重构式变革,激发了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。三年来,冠县经济开发区驶入发展快车道,各项考核指标实现争先进位,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排名跃升至全省中游,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,走出了经济欠发达县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攻坚改革激发内生动力
“改革争在朝夕,落实难在方寸。”实践表明,改革能否顺利推进、扎实落地,关键在人。山东冠县经济开发区在体制机制改革中着力探索创新,建立起了“人员能进能出,岗位能上能下”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,为发展聚拢人才。三年前,改革推动伊始,摆在冠县经济开发区面前的第一根硬骨头是分流人员。开发区原有工作人员89人,平均年龄46岁,学历偏低,不能适应发展需要。为了给发展注入新鲜血液,经过向上协调争取,冠县经济开发区将其中78名工作人员分流至县直单位和街道,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平台公司总经理和15名平均年龄30岁、本科以上学历的工作人员。就此,开发区打造出一支以经济学、管理学为主的年轻化、专业化队伍。三年来,开发区没有发生违法违纪和不担当、不作为、乱作为问题,有6名工作人员走上中层领导岗位,有3名一般工作人员实现岗位晋级,形成了激浊扬清、激励竞争、充满活力的干事创业氛围。
以“大部门、扁平化”为方向,冠县经济开发区整合归并原33个内设机构为综合部、经济发展部、财审部、招商和投资促进部、规划建设部、投资项目审核审批部6个机构;全面剥离民政事业类、司法和综治维稳类、农业农村类等社会事务,聚焦经济发展、“双招双引”、科技创新、企业服务等主责主业。
推行“党工委(管委会)+公司”运营机制,成立华冠资产运营有限公司,面向全国选聘1名职业经理人。公司作为开发区市场化运营主体,主要承担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和产业项目建设、营商环境优化、城市特许经营、低效闲置用地处置等职能,为项目落地县经济开发区提供便捷、优质、高效、优惠政策落实等全方位服务。自成立以来,平台公司坚持“特色产业、专业园区、生态产城”的高质量发展战略,围绕鲁西数字产城融合发展新区项目整体规划,深入推进冠县经济开发区“一区四园+N园”的发展布局建设。三年来,平台公司根据建设需求,谋划了3个省重点优选新旧动能转换项目,1个省重大项目,为实现园区集约化、产业集聚化发展,提高园区承载能力,作出积极贡献。“党工委(管委会)+公司”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之势正在形成。
聚焦主业厚植产业根基
冠县经济开发区聚焦经济发展、“双招双引”、创新创业等主责主业,以链长制提升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,以“园中园”开发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,厚植产业根基,增强发展“硬实力”。目前,冠县经济开发区已培育形成了金属板材加工、专用设备制造、纺织服装加工三大特色主导产业,同时高端装备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不断涌入。规模以上企业132家,营业收入超10亿元企业7家,其中营业收入超100亿元企业1家,超50亿元企业1家,超30亿元企业1家。冠县经济开发区逐步形成了以冠洲集团为龙头,仁泽复合材料、鲁盟威金属科技等企业为骨干的金属板材加工百亿产业集群,年加工产能1100万吨,产值309亿元。其中冠洲集团彩涂板产能达130万吨,位居全国第一、全球第五。
始终将“双招双引”重点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。冠县经济开发区突出招大引强,围绕“十强产业““四新经济”,委托招商、产业链招商多措并举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近年来,引进了总投资13.8亿元的山东乐宝宠物食品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高端宠物食品项目、总投资6.5亿元的光大复合材料新能源项目、总投资5亿元的山东港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年加工20万吨钢结构装配式建筑材料项目等重点项目。目前,冠县经济开发区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7个,市级重点项目12个,县级重点项目16个,总投资252.73亿元,创历年之最。
强化平台载体建设,精准发力“区中园”“园中园”建设。新区项目总占地面积4764亩,总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,总投资50亿元。目前通过盘活闲置资源,改造升级打造而成的“新兴产业园”已入驻企业45家,成为县域创业创新培育孵化产业基地,同时成功入选国家级农村创新创业基地目录、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,被评为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、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、市级“5G+”智慧应用场景和案例。科创产业园年内完成主体施工,冠安智慧物流产业园已入驻物流企业236家,车辆8445辆,入园企业规模占比达到县域交通运输企业的85%,其余项目有序推进中。项目全部建成后,必将成为冠县县域产业集聚承载的主阵地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大力实施“腾笼换鸟”工程,为高质量发展“腾”出更大空间。三年来,冠县经济开发区持续对园区116宗地块进行拉网式摸排调研,做到底数清、数量明。以华冠公司作为赛雅闲置厂房的运营主体,充分发挥市场化、专业化运作优势,进行升级改造。此外,原创联环保地块新上瑞鑫瑞铂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特种胶生产项目,原众元纺织地块新上冠县鼎耀交通设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焊管、100万件铝管及1万吨电力设备支架项目,原荣盛物流地块成功引进聊城盛耀物流有限公司接手。三年来,冠县经济开发区陆续盘活低效闲置工业用地1150亩。昔日的低效闲置用地,实现了华丽蜕变,“腾笼换鸟”让“低产田”变成“高产地”。
打造营商环境延长服务半径
冠县经济开发区始终坚持全方位、深层次服务企业投资,为企业打造最佳投资环境,提供最优政策服务,努力让园区发展既有“硬实力”又有“软环境”。为了让企业“既来之则安之”,冠县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党工委政治核心、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,通过单独或联合组建党组织、派驻党建指导员等方式,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,助推企业健康发展。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,冠县经济开发区在全省首创“驻厂员”制度,派驻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45名“驻厂员”对辖区内238家实体企业进行全覆盖指导。该制度运行两年多以来,已经成为冠县经济开发区服务企业“常态化”“长效化”品牌,在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指导,破除企业难点堵点痛点,助力疫情防控、安全生产、复产复工、奖补申报等方面功效卓著。
今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回眸过往三年的奋斗之路,冠县经济开发区将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,以更加强烈的使命意识、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,全力推进项目建设,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“双胜利”,为冠县打造鲁西地区产业转型集聚区、乡村振兴先行区、城乡融合示范区贡献力量。